CHPR 3002 - 健康教育與健康行為
本科透過討論各種模型及方法令學生了解「何謂健康」,及了解其與社區健康教育與促進的關係。本科將探討如何利用行為理論模型,透過了解行為與其社會及文化背景,以應用於健康促進計劃。
CHPR 4012 - 公共衞生與心理健康
本科旨在透過應用公共衞生及心理學的知識,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課題。主要內容包括: 1)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2) 心理健康與個人特質、人際網絡支持、社會文化因素的關係; 3) 負面生活經歷及心理健康; 4) 應用於社會心理健康護理的健康行為理論及概念; 及 5) 促進心理健康的社區服務及健康干預。
EDUC 2110 - 課程與教學設計原理
本科旨在介紹課程與教學設計理論及技巧,課題包括:(一)課程與教學設計模式;(二)設計課程與教學應考慮的要素;(三)確立課程目的與教學目標;(四)學習機會的選取;(五)課程與教學組織;(六)照顧個別差異;及(七)學生學習評鑑。這些理論和技巧為學員提供一個基礎以設計學校課程和課堂教學。
EDUC 2120 - 課程與教學設計原理和實施
本科旨在介紹課程與教學設計理論、原則及技巧,課題包括:(一)課程與教學設計模式;(二)設計課程與教學應考慮的因素;(三)確立課程目的與教學目標;(四)課程組織;(五)課程實施;(六)教學策略;(七)學習活動;(八)照顧個別差異;(九)學生學習評估;及(十)校本課程設計與實施。本科希望學員能應用所學,在學校適切處理課程與教學工作。
EDUC 2210 - 香港社會與教育
本科旨在幫助學生對自十九世紀以來的社會發展及教育轉變作出反思。導師以歷史學角度及社會學的概念分析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香港教育的發展經驗,並向學生介紹四十年來有關香港社會與教育的研究成果,以增闊及加深學生對這方面的認識。(已修UGEC 2895之學生不得修讀本科)
EDUC 2220 - 教育思想
本科旨在探討指導教育實踐之重要思想及其哲學根源或基礎,內容包括:教育之意義與目的、教與學之內容及實踐等課題,並將之與涉及知識和價值、人性和社會等哲學考察關聯並論。同時論列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之教育觀點。(已修UGED 2682之學生不得修讀本科)
EDUC 2230 - 學校教育的架構和過程導論
學校教育是現代社會其中一個重要的制度,作為教師需要了解本身在學校系統內的角色。本科目的是讓學員能:一)從不同角度探索學校系統在現代社會所起的作用;二)反省在當代教育改革及架構重整下,學校系統的改變;三)了解教師的文化及其專業發展;及 四)了解學生的文化及家庭對學校的影響。
EDUC 2240 - 學校制度與香港教育政策導論
本科引導學員為學校制度作一結構層面的分析,理解學校制度的本質,以及它如何為宏觀的社會分歧及矛盾所形塑,但同時亦鞏固或深化這些分歧及矛盾,包括階級、性別和種族/族裔方面的不平等。此外,本科亦會為學校生活作微觀的分析,以顯示它如何受宏觀經濟、政治和社會因素影響,而同時這些因素又如何塑造學生的身份和相互的關係。本科把以上宏觀和微觀的因素放在本土脈絡中去討論;與此同時,也通過一些今日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政策制定過程去檢視這些因素如何產生影響。
EDUC 2312 - 兒童及青少年發展
本科旨在介紹有關人類發展的主要理論取向,以及考察環境和動機因素在兒童及青少年發展上的作用。本科的核心在於從理論及應用角度來檢視兒童至青少年期的各方面發展(例:認知、德性、美感、群性、情感和自我),亦討論時下備受關注的議題(例:優才發展、特殊教育需要及各類型的心理困擾)。
EDUC 3110 校本課程發展與實施
本科的主要目的在協助學員探究在不同的社會和政治環境中出現的各種課程發展模式(包括中央主導和校本方式),並以此為基礎,探討本港課程發展機構和課程設計的歷史,從而了解和分析本港以校本的課程發展與實施的主要問題。本科也嘗試協助學員認識以校本課程實施的基本理論和技巧,以便將來在校內推行課程改革。
EDUC 3140 - 處理個別差異的課程策略
如何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是學校教師面對的一個挑戰。本科旨在幫助學員理解這一問題的本質,探討如何運用課程與教學策略,處理個別差異。這些策略包括:課程調適、合作學習、通達學習和促進學習的評估,學員也將掌握分層提問等實際教學策略。本科運用不同的學科實例,利用個案教學,與實際教學情境相聯繫。
EDUC 3150 - 全球對話:在課程中推行可持續發展教育
本科旨在幫助學生理解自我,轉變觀點,並探索世界不同地區的可持續發展(ESD)教育議題。在本科學習中,學生有機會通過「全球對話」,與世界不同地區的「全球同伴」聯繫、交流和互動。「全球對話」有助來自各地的學者和學生聚集,分享他們在可持續發展教育問題上的經驗和觀點,建立可持續發展教育網絡,並交流和比較當前及新興的有關ESD的知識和議題。
EDUC 3200 - 建立跨文化能力:體驗式學習
本科旨在讓學生對跨文化的概念和理論有基本理解,從而有能力為香港來自多元種族文化背景的人士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務。學生將會:(a)投入到本地各式各樣的社會服務和教育服務活動進行實習;(b)在理論和概念的基礎上審視香港目前為少數族裔和新來港學生所提供的社會服務理念、政策和模式;(c)分析並反映出當前教育環境下所衍生的問題和不足之處;(d)對認定的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本科將採用體驗式學習方法,配合各式各樣的互動學習活動如小組簡報、實地觀察和服務等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敏感度,並發展出他們對自己、他人及兩者跟多元文化之關係的個人觀點。
EDUC 3201 - 教師倫理及專業標準
本科介紹香港的教師專業標準,內容包括與法律、專業倫理、價值及操守相關的課題。透過個案研究來說明教師專業標準和守則的要點,包括教師相應於學生、僱主、同事、家長或監護人各持份者的權利和義務;並闡明教師作出道德抉擇及行動時所秉持之價值及原則。本科亦會探討有關教師專業發展之關鍵法律議題。
EDUC 3240 - 香港教育政策與實踐
本科旨在協助教師理解香港教育體系及其對教師職業與工作環境的影響。本科介紹各種分析工具,裨便教師理解及評核教育政策及其實施情況。香港的教育問題與政策,可從以下兩方面分析,其一是以國際比較觀點,其二是本地對效率與公平的關注。本科從1982年國際顧問團報告書為起點,就各種教育政策提議及報告作一扼要的歷史回顧,並探討以下課題:(一)學校體系與課程;(二)學位分配、學生篩選與考試制度;(三)工業及職業教育;(四)學校質素;(五)性別與階級上的教育差異;及(六)教師教育與資歷。
EDUC 3260 - 教師發展與領導
在教育改革過程中,教師需要擔當多種的角色。面對不斷轉變的要求,教師必須對學校的運作及教師的角色有更確切的理解。外界要求不斷提高,教師若要有效地改進本身的工作,必須認識學校行政的現況,以及個人的弱點,致力實踐終身專業發展,及探求能提升工作效能的策略。本科旨在協助學員理解「自我」,建立個人在教育中的多種專業角色,幫助學員上進,成為自身專業的領導。本科首先協助學員培養對專業成長的認識,並探討如何盡量利用機會,促進個人的專業發展。其次,本科會協助學員理解改革浪潮中學校生活的特質,並探討其對教師專業生活的影響。課題包括了解教師的角色和學校組織運作的複雜性、發展個人能力及教育願景、學習學校組織和班級的系統思考及解難方法、學習建立共同願景和團體學習技巧、領導及管理學校變革等。
EDUC 3270 - 教育性別觀
本科從社會學及社會心理學角度出發,引導學員去體察潛藏在教育制度及過程中的性別涵義。科目會檢視教育的不同組成部份和過程,包括其層級架構、課程和教學生活中的互動等,如何被不斷變遷的資本主義父權社會的需要所塑造。與此同時,本科亦會指出父權教育制度中的種種矛盾、吊詭以至個人拒抗的空間。本科把教育制度及過程看成是性別及性態建構及角力的場所。本科亦會解構在父權制度內的主流知識觀,介紹有關男女求知模式差異的研究,俾能引導學員去質疑父權架構中種種不平等的權力關係,以及植根於這些關係中有關教育、知識及學習模式等的牢固的觀念,由此進入一個更寬敞的思考空間。(已修GDRS 2004或UGEC 2672之學生不得修讀本科。)
EDUC 3280 - 德育與公民教育導論
本科旨在讓學員反思在實踐德育與公民教育時所牽涉的價值。本科會從哲學、歷史、社會學、心理學及教育法幾個向度探索德育與公民教育的基礎。本科亦會討論在德育與公民教育中所牽涉的重要價值,即真、善、美、公義、平等…等及其與全人教育關係。學員亦會比較公民教育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包括人權、法治、民主、民族國家及全球化等,並探索可如何應用在日常課堂的教學中。學員亦會藉著個案討論,了解教師在學校推行德育與公民教育時的自我及專業發展。
EDUC 3290 - 意義關懷與生死教育
本科旨在幫助學員反思人生意義、死亡觀以及生命教育中意義關懷的相關議題。本科會從哲學、歷史、文化、心理、教學甚至宗教等汲取泉源。在諸種有待思索的關懷中,學員將會探討人生意義的追求及其中死亡之種類及箇中成因(例如:精神健康問題)。學員一方面作為學生學習如何面對自身以及他人的自殺傾向,以及家人朋友的忽然死亡,另方面作為老師同時準備他日如何教導學校學生意義關懷的相關議題,從而推行生死教育。
EDUC 3310 - 心理學:教學應用
本科旨在探討如何應用心理學原理,促進學生知性和感性正常發展,增進教學效能,並探討教與學與動機理論和個別差異的關係,著重現代各種知性及感性的動機理論,討論的課題包括:教學設計系統認知活動;學習層次分析;電腦輔助教學與精習教學法;啟發性教學模式;社會學習理論;記憶過程;資訊傳遞理論;學業成就、歸因、自覺能力及信念等,也考慮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在課堂教導的實際應用,並探討個別差異對教學的意義等。
EDUC 3311 - 心理學的教學應用
這門課程概述有關學習的心理學理論以及這些理論對於教學實踐的啟示。本課程寓理論於教學實踐,所涉及的題目如下:(一) 學習的行為、認知、社會認知、和社會文化理論; (二) 基本認知過程:集中力與記憶; (三) 高階認知系統、具身認知觀、與元認知; (四) 認知與教學之關係; (五) 課室管理; (六) 動機和個別差異; (七) 課堂評估的設計與實施
EDUC 3320 - 動機與個別差異
理解學生的動機及個別差異是有效教學的要素。本科將採用一個綜合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取向。首先,邀請學生一起探索主要的動機理論,以期對學習過程獲得更深的洞察。與提昇或消減學習動機有關的心理構念的新近研究,也將是我們的討論焦點。這些心理構念包括自我觀、自我效能感、目標取向、自我協調、好奇、興趣、心流、習得無助性、教師期望以及教師回饋。此外,本科亦將檢示不同面向的個別差異(例:認知風格、記憶、智能、創造力、解難、先前知識以及個人知識論等)。為了優化學習動機、適應個別差異,本科將考慮多樣化的教學設計(包括課堂策略以致全校性安排)。
EDUC 4110 - 學生活動設計與實施
本科旨在協助學員掌握學生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的知識及技能,在學校課程內提昇活動過程及成果以符合教育期望;同時透過課堂活動,讓學員考慮安全及保險情況,兼顧風險評估。
EDUC 4130 - 資訊科技教育
本科旨在提升學員在學校教與學方面應用資訊科技的知識和技能。課程內容包括:(1) 教學多媒體及網上教學資源的製作:(2) 多媒體及電子學習元素與課堂教學的整合;(3) 以資訊科技輔助學生進行協作式探究學習的教學設計和實施;(4) 資訊素養。
EDUC 4131 學校中的電子學習
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為學生帶來電子學習的新機遇。本科旨在培養學員在學校環境下,應用資訊科技及設計電子學習活動的能力。本科將提升學員利用資訊科技促進課堂教學及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技巧;還將透過小組協作方式,針對不同的學習需要,運用各種電子學習策略開創新穎的課堂內、外學習活動。本科將涵蓋以下不同電子學習策略,包括多媒體促進學習、移動學習、翻轉課堂、電腦協作學習,以及網絡探究學習等等。
EDUC 4210 - 教師及教育專業
本科探討教育工作兩大主題 ─ 教學作為一種工作的性質,與及參與其中的行動者,主要內容為:教師工作的意義、教學工作專業化、提高教師專業精神以改善教育質素及教師文化。
EDUC 4310 - 課室評估之設計及其實施
本科旨在協助學生掌握適當的基本知識、技能和價值判斷,使他們能在不同學科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課室評估。 本科首先聯繫香港的情況,追溯學生評估系統的歷史發展及其變化的理念。在此基礎上,本科將闡釋教育評估及測量的重要概念和原則,包括效度、信度、教學效用、標準參照和常模參照評估、形成性和總結性評估、課程,評估和學習之關係,教師和學生在課室評估中的地位和作用。並應用這些概念和原則,對不同的評估形式,就其各自對學生在知識、技能和行為方面的學業評估的效用及其限制,作出評價。這些評估形式包括傳統的形式(如多重選擇題、短答題、作文題等),另類的形式(如檔案夾、表現性評估、學生自我評估、同伴評估、小組評估),以及不同型式的用於另類評估的評核細則(整體性的或分析性的,一般性或特殊性的評核細則)。
EDUC 4320 - 課室管理與學校訓導
本科旨在增進教師對課室管理與學校訓導在理論實踐上的認識,亦幫助教師促進優良的學習環境,並培養學生自律精神。內容包括:學校組織與紀律、權威概念、小組動力、課室管理模式、有效的教學因素、適當的教室管理技巧、師生關係、校規與管理政策、訓導與輔導的協調配合、學校與家庭的夥伴關係,與全校參與訓導。
EDUC 4330 - 學校輔導
探討學生輔導之各種設施及其功能,進而推動香港學校之輔導活動,內容包括:(一)學生輔導之起源及其目的;(二)甚麼是輔導?(三)學校輔導之主要範疇;(四)教師輔導員本身素質之重要性;(五)輔導基本理論、態度和技巧;(六)個別與小組輔導;(七)輔導與訓導之協調配合;(八)全校參與輔導模式;(九)學校與家庭的夥伴關係;及(十)轉介輔導與諮詢服務。
EDUC 4340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本科以跨學科角度介紹在融合教育的環境中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重要議題。我們首先分析近年來特殊教育與融合教育的政策發展與爭議。然後我們討論特殊兒童及青少年的辨識與教育,包括課程與教學調適的考慮。探討的特殊需要類別包括特殊學習障礙、智力障礙、自閉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肢體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及資賦優異等等。我們會特別留意特殊需要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發展特點與需要,為職前教師將來在主流學校中支援這些學生做好準備。
EDUC 4350 - 教師的個人發展
本科旨在提昇接受師訓中的學員的自我發展,內容主要討論教師的身心健康和有關課題。透過經驗學習活動,學員可提高自我了解的能力,加深對個人及專業發展的認識。討論的課題包括教師的自我概念、有效的溝通、社群支持及人際關係、壓力與枯竭,和其他因教學而引發的身體健康問題等,其中學員的自省和自評尤其重要。
PHPC 1001 - 公共衛生學基礎
本科主要為學生介紹公共衞生基礎,當中包括公共衞生的概念、框架及方法。目的在於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公共衞生知識,並介紹21世紀全球及香港面臨的公共衞生問題。科目內容覆蓋公共衞生的多個層面,包括環境衞生學,健康政策及管理,社會行為學及基礎科學。科目著重分析公共衞生問題對社會及個人日常生活的影響。通過本科教授的「公共衛生解決問題的分析架構」,學生將學會評估各種公共衛生問題的方法。
PHPC 2007 - 營養學與健康
本科提供營養科學的基本理論概念,以及其於預防疾病及促進健康的應用。本科涵蓋廣泛的營養學題目,並從人生不同階段及特殊人口組別的角度了解營養對健康的重要性。此外,本科內容將涉獵發展中及已發展國家當前面對的營養問題,並詳細探討肥胖症及非傳染性長期病患於社會及個人健康管理的挑戰。
PHPC 2009 - 環境衛生及職業衛生
本科屬於公共衛生範疇,介紹環境和職業因素如何影響人群健康以及我們可以如何預防或者減少危害。環境科學側重於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本科則側重環境因素如何影響人類健康。授課題目包括:用於評價健康影響的毒理學和環境流行病學方法;空氣、水和土壤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元素與健康的關係;如何評價和控制工作場所中常見的危害;以及全球環境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PHPC 2016 - 健康行為理論基礎
本科旨在為學生建立社會醫療及行為科學的基礎。內容包括健康的定義與及健康作為一個社會化結構性概念、主要的健康行為理論、跨學科的健康概念、與及有關健康促進的重要概念。